哭泣曲线的介绍

2024-05-18 15:24

1. 哭泣曲线的介绍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那样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不少曾经享受过人口红利的国家,慢慢失去了劳动力优势,曾经的微笑曲线,变成了哭泣曲线。中国就面临着这个窘境。

哭泣曲线的介绍

2. 哭泣曲线的形成原因

资本永远在追逐利润,国际资本的转移,显示着中国制造业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其中,以人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最为明显。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那样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规则决定了全球资本和技术不断从高工资国家向低工资国家的转移,由此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并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首先,随着资本和技术从美国和西方向地球另一半的转移,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地区,其中特别是中国,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他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其次,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和经济循环机制的变化,历史上美国和西方曾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自己控制生产和研发,在这一全球经济循环机制中,财富源源不断地从发展中国家流入西方发达国家,以至于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现在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廉价生产基地,然后将产品运回母国,因此美国和西方国家变成了消费市场和农产品以及原料出口国。在这一全球经济循环机制中,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是中国被成为世界工厂,由此推动了它们制造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出口和外汇储备的上升,而与此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消费型国家,发展势头减弱,工作机会减少,中产阶级每况愈下,消费依赖于进口,而进口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的加剧,债务和财政赤字的上升,它们从原来的债权国成为了债务国。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全球财富分布的改写,导致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最为引人注目。根据统计,全球外汇储备为8.1万亿美元,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对应,全球外债总值为56.9万亿美元,美,英,德,法,意,荷,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分别处于前10位,它们外债总和已占全球债务82%,而美国外债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的23.9%。经济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家之间财富的分布,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内部的财富分布,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族极端主义的产生。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全球化最大的得益者,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如目前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成为它们全球利润的主要来源,它们不仅避免了规模缩小或破产的厄运,而且得以扩大和发展。所以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美国和西方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却一枝独秀,利润不降反升,根据统计2001年到2006年5年中,美国GDP中企业利润部分从7%上升到12%。美国苹果公司与负债累累的美国政府相比,不仅没有负债,而且账面上有463亿美元,富可敌国,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中之国,它们利用手中的财富影响和绑架政府,左右政府的决策,进而加速财富向自己的集中。与此相比,在发达工业国家,由于就业机会从富国转向穷国,中产阶级每况愈下,他们失去了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济维持生存,他们把怨愤转向移民和发展中国家,认为是他们把工作机会抢走了。不可否认,全球化导致的全球资本和技术由高工资国家向低工资国家的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好东西和希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就利益分配来讲,跨国公司是最大的赢家,对此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罗格曼讲的:“这些进步的真正源头是那些铁石心肠的跨国公司和贪得无厌的企业家。虽然他们只关心如何利用廉价劳工带来的获利良机,但他们的行动无意间带来了改善大众生活的直接后果。”经济全球化如同那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它依据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干什么,我们正是通过追求利润而从利己主义者成为利他主义者。同时利润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哪里研发,哪里生产,哪里销售,从而使收益大于成本,我们正是通过追求利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人类达到充分繁荣和富裕。目前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导致了人类对全球资源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推动了世界整体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财富正以几何级数集中于少数跨国公司,由此正在把世界推向一个动荡和危机的时代,推向一个当公司统治世界的时代。

3. “哭泣曲线”是怎么形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于制造业的崛起,而被称为“远东之兽”。这个比喻,显示了中国制造的庞大,也暗示了中国制造的粗糙。

			
强烈的投资冲动,掉队的居民收入,停留在成本领先策略的竞争思维,造就了中国制造业的两大顽疾: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空洞化。

			
谁发动了产业西移,原始动力是什么?初始者是谁?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小,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必然趋势。当“远东之兽”开始受到欧美高端制造业回流、越南印尼等新兴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威胁,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依靠转型升级来破解困局?

			
中国制造,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中国制造出让了市场,却没有换回先进技术。这种现象在饮料、啤酒、洗涤用品、化妆品等“多国”产业以及计算机、移动通讯等高新科技产业比较突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发展,跨国公司掀起了在我国进行R&D投资的高潮。微软、摩托罗拉、宝洁、联合利
华、杜邦、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松下、富士通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在华成立了研发中心或者宣布了大型的R&D计划。

			
然而,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核心技术,让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
过剩,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普遍现状。

			
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在“数量”上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仍有很大的主动权。但是缺乏核心技术而导致的制造业产业空洞化问题,却更加复杂。

			
总体来说,目前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行业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化炼焦、化学原料 、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纤维和造纸制品七大行业。这些行业也多是2009年国务院批多个部门印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哭泣曲线”由21世纪网周斌提出,描述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在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开始陷入贸易保护包围圈,四面楚歌之下,曾经的中国制造从微笑曲线变成了哭泣曲线。

			在讨论过程中周斌提出,可以将中国现有的制造业困境定义为“哭泣曲线”,左边是产业成型、能源价格上升和税赋增加,中间是劳动力、土地成本提高,右边是贸易保护主义、产业转移国外、出口减少。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人口红利的消失,成为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因素。

			
人力成本上升,两税并轨实行,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些不可逆转的趋势,吞噬的不仅是跨国企业利润。中国东南沿海,大量外向型制造业,面临着同样的成本压力,却无路可去,新的优势,尚未形成。

			
据21世纪网统计,自2004年来,澳大利亚第二大啤酒商狮王集团、荷兰菲仕兰子母奶、耐克、阿迪达斯、Clarks、K-Swiss、
Bakers等跨国巨头已纷纷撤离中国生产线或关闭代表处。资本永远在追逐利润,国际资本的转移,显示着中国制造业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

			在中国日渐上升的成本不仅仅是人力成本。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就象
征性地结束实行近30年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中国仍然是FDI(对外直接投资)最亲睐的国家之一,但是近年FDI走势也显示,外资对服务业更有信心。留给
中国制造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多。

“哭泣曲线”是怎么形成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